郭曉雯醫師
可能常常會聽人說:西醫是分科細密,中醫是看整體,這兩種醫學體系的特色發展跟各自的醫學基本結構有很大的關係。
西醫比較重視微觀的研究,舉例來說對於各種病源的種類,如細菌、寄生蟲、病毒等的形態和生活史及傳染途徑,有非常仔細的了解。中醫因為傳統工業設備上的發展限制,沒有往微觀研究的方向發展,但長遠的歷史文化背景而累積的觀察力,造就中醫對人體醫學的整體觀有獨特的見解。我們就用呼吸這個生理現象作為例子,來說明中醫對人體臟腑之間協同運作的觀察。
小青是一個年輕的上班族女生,最近常常有胸悶呼吸不順的問題,有時候覺得只能吸到原來三分之一的空氣,同事們常常聽到她在嘆氣,但她其實只是想深呼吸讓自己舒服一點。漸漸的這種症狀越來越嚴重,所以小青去看西醫的胸腔科,在胸腔科做了各項檢查都正常,醫生說:「肺沒問題,去看心臟科吧。」
小青便去了心臟科,在心臟科又做了心電圖、運動心電圖等,也都正常,於是小青又被轉去新陳代謝科和神經內科,最後各項檢查都完全正常,醫生認為小青是因為心理壓力太大造成的,把她轉到精神科。
同事聽了小青的狀況之後,建議她不妨試試中醫治療 。
小青就是一個腎不納氣的例子,在看診的時候我按壓她的腎經穴位「三陰交」,小青立刻可以輕鬆吸進正常量的空氣,配合服用中藥和運動的醫囑,小青呼吸不暢的問題就改善很多了。
為什麼呼吸會跟腎有關係呢?
人的呼吸,肺當然是主要的臟器。但是仔細的觀察呼和吸之間又有一些微細的差別。從現代解剖學的角度來看,呼氣時呼吸輔助肌群放鬆、橫隔膜上升,胸腔的空間縮小,空氣順勢流出。呼氣是要讓氣順利排出,如果吐氣不順問題就歸屬在肺臟,像是因為感冒、咳嗽、痰很多的呼吸不順暢或是肺泡失去彈性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,都是因為呼吸道阻塞或肺泡無法正常收縮而讓氣吐不出來。
相對而言吸氣是更複雜的步驟。按照現代解剖學分析,吸氣時是由許多呼吸輔助肌群的收縮、橫隔膜下降,胸腔空間增加,使外界的空氣可以流進肺泡中。這個步驟關係到的呼吸輔助肌群,在中醫裡是歸屬到腎和腎經絡的範圍。換句話說腎或腎的經絡阻塞,會讓胸廓擴張不順利,產生吸不到氣的感覺。
莊子說 :「 真人之息以踵,眾人之息以喉。」就是在描述古時候很厲害的人呼吸不只到喉嚨或是肺,可以直達足踝足底。這當然不是在說把氧氣一下子就吸到腳底,但是因為腎經是走到腳底的經絡,我相信這樣的人肯定腎氣充足,腎的經絡很通暢。
中醫觀察到許多生理和病理現象都不是單一的臟腑所管理,大部份都牽涉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臟腑或經絡互相配合,把相關的系統一起處理,就能達到最佳效果。
下次遇到中醫,別再問專長是心臟科還是腸胃科,這對中醫來說是很外行的問法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