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曉雯醫師
傷寒論是學習中醫方劑學很好的開始,至少有以下三個原因:
首先,傷寒論是兩千年前張仲景就寫好的方子,而且,兩千年來歷代醫家的經驗都認定這是很有效的處方。甚至到西醫為主流的現代,傷寒論對中醫師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資源,我也是每天都在使用傷寒論裡的處方。
其次,傷寒論的方劑組成比較簡單,一個方子常見五、六種藥材的組合,很少超過10種藥材。相較於後代醫家常見十幾二十種藥材的大方子,學習起來比較容易,也比較能打好基礎。
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,傷寒論可以處理很多生活中常見的狀況,像是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腸胃炎、便秘、胃痛等等,都是每個人一輩子必定會遇到的問題,而且都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方案,超級實用。
其實光是第一點,傷寒論就已經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,現代的藥物很多上市幾年之後就因為各種原因就退出市場,傷寒論裡的處方竟然兩千年之後還能用,而且還很好用,所以各個朝代都有成立各種張仲景粉絲團或是傷寒論後援會。傷寒論甚至流傳到日本,這樣保留下來的內容,有部分甚至比中國還豐富。像是中國已經失傳的腹診,在日本的傷寒論醫書中,都還留下臨床治療上很豐富的應用。
台灣的中醫 要走自己的路
我一直強調台灣的中醫應該要走自己的路,日本雖然有語言的隔閡,都還是能發展出那麼強的張仲景應援團。台灣絕對有實力在經方醫學(註1)的研究領域,佔有一席之地。
雖然傷寒論難度比較高,但是卻是學習中醫很好的開始,因為書中把理論、治療方法、方劑組合和藥物的使用,有完整的串聯,能夠對中醫的思維方式,有正確的了解。就像是很辛苦地爬一個陡峭的山,等到爬上山頂,望向四周的時候就可以一目了然。
台灣味的傷寒論
因為讀傷寒論不容易,實在不忍大家重複我當時讀傷寒論痛苦的腳步,所以這次課程我把傷寒論以”方劑家族“的方式分類介紹,讓大家先能對傷寒方有整體的了解。 然後解說每個家族中最重要的1-2個方子 ,並加入近代的台灣醫家、日本漢方醫家和我自己的臨床經驗, 讓同學容易了解實際的應用方式。 同時配合一些有趣的插畫陪伴我們上課,用圖像記憶的方式幫助學習。
為了讓大家因為了解而喜歡,我會用「台灣味」的方式重新介紹傷寒論,也歡迎你的加入。